Nour Now

Sober Curious:當「靈魂夠有趣」,清醒就成了一種選擇

Sober Curious:當「靈魂夠有趣」,清醒就成了一種選擇

現在的人,不靠醉意證明自己有趣

在派對上不喝酒,不代表你不合群;選擇一整晚都保持清醒,也不代表你無趣。「Sober Curious」這個新世代的生活提案,打破了過去「不喝就掃興」的潛規則。人們開始意識到——如果我本身夠有趣,何必靠酒精撐場?

戒酒不是重點,選擇才是

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:越來越多人,不再在派對上拼酒,也不再把週五的微醺當成解壓方式。他們沒病,也不是在戒癮,而是對「清醒」這件事,開始產生好奇。這股「Sober Curious」風潮,來自英國作家 Ruby Warrington 於 2018 年出版的同名著作。她主張的並不是反酒精,而是一種重新思考「我為什麼要喝酒」的生活態度。這種介於飲酒與戒酒之間的灰色地帶,反而激發了更自由、更覺知的選擇空間。

數據會說話:這不是少數人的怪僻,是正在發生的全球習慣轉移

  • 根據 NCSolutions 2025 年數據,有 49% 的美國成年人打算減少飲酒,比兩年前高出近一倍。

  • 根據《The Guardian》報導,Z 世代比千禧世代少喝酒約 20–30%,這不是禁酒風潮,而是選擇邏輯的轉變。

  • 全球無酒精飲品市場預估將從 1.41 兆美元(2025)成長至 2.68 兆(2034),年增長率高達 7.34%。

這不是一時興起的潮流,而是消費者在身體與社交之間,做出的「不犧牲任何一方」的新選擇

為什麼這麼多人,願意放下那杯酒?

1

健康焦慮下的微覺醒

當代人更知道該怕什麼:不是熱量,而是慢性風險。2025 年,美國外科醫師甚至建議酒類商品上加註「癌症風險」警語,象徵一種集體式的覺醒正在發酵。

2

Z 世代不再覺得喝酒很酷

Gallup 長期調查顯示:35 歲以下飲酒比率從七成二跌至六成二。這一代不再靠微醺來表達自己,而是尋找「醒著也能快樂」的方式。他們關注腦袋的清晰勝過酒精的盲點。

3

數位娛樂重新分配了放鬆時間

Asahi 集團 CEO 一句話點破趨勢關鍵:「人們的休閒時間被遊戲、串流和社群媒體分走了。」結果是,喝酒不再是唯一的下班解壓劇本,連深夜酒吧也開始變得寂寞。

 

「Dry January」:清醒不是壓抑,是一場風格革命

「Dry January」這場從英國發起的月度清酒行動,已席捲全球。2025 年,美國參與比例已達 22%。這波風潮之所以走紅,不只是因為它健康,更因為它好玩——尤其當 Bradley Cooper、Tom Holland、Miley Cyrus 都公開加入行列時,它更像一場關於「自我掌控」的時髦宣言。

 Holland、Miley Cyrus 都公開加入行列時,它更像一場關於「自我掌控」的時髦宣言。

對產業的衝擊:不是不喝,而是喝得更聰明

這波浪潮,也讓無酒精飲品從功能性邊角,搖身一變成為新興主角:

  • BCG 報告指出,2023–2027 年間非酒精飲品銷售年增率達 7%,2027 年將吃下整體酒精市場的 4%。

  • 不只是汽水或果汁,更是口感與儀式感兼具的選項:零酒精啤酒、無醉感雞尾酒、甚至連無酒精葡萄酒都開始在高級餐廳登場。

清醒不等於退場,而是一種新的參與方式

「Sober Curious」不是喊口號式的反酒精,而是讓「選擇」成為一種生活的設計。它提醒我們:快樂,不一定要靠微醺;儀式感,也不必只在醉意中尋找。這不是一場清規戒律,而是一種高品質的自由。

 

以前的
Beckham 的新身體哲學:IM8 如何把「補充劑」做成一種風格選擇?
下一個
什麼是世壯運?2025 世壯運在台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