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發現:嗅覺變弱,與身體狀態密切相關
瑞典一項長達 12 年的研究指出:嗅覺功能較弱的長者,其整體死亡風險比正常嗅覺者高出近 70%。這項研究以氣味識別測驗作為基礎,當受試者越無法分辨咖啡、檸檬、蒜頭等日常氣味,其後續出現失智、營養不良、體力衰退的機率也越高。簡單來說:嗅覺,不只是氣味的辨識能力,也可能反映你整體的感知力與身體的適應力。
研究背景:來自卡羅林斯卡的長期感官追蹤
這項研究由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中心(Karolinska Institute)主持,追蹤 2500 多名平均 72 歲的受試者,從 2001 年起進行多次嗅覺測試與健康狀況比對。特別的是,研究排除原本就患有失智症者,以更精確觀察嗅覺變化與健康惡化之間的時間軸關係。研究者表示,這份報告的誕生契機之一,是為了彌補醫療檢查中長期忽略的「感官功能指標」。在 COVID-19 疫情後,人們對嗅覺的敏感度提升,也讓這項研究更具公共衛生意義。
延伸思考:嗅覺,或許才是最早的健康訊號
嗅覺不像視力那樣容易量測,也不如心跳那樣即時可控,但它與「活著的細節」深度連結。當你逐漸對食物失去味道、對熟悉的香氣變得遲鈍,其實可能不是「老化」,而是神經退化、營養吸收力下降、甚至身體感知力變鈍的前兆。它不是警報聲,而像是一封未拆的信,輕聲提醒你——可能有些東西該調整了:節奏、睡眠、壓力、甚至是對生活的感受力。
我們能做的:為嗅覺保養,設計日常練習
照顧嗅覺,不需要做什麼昂貴的醫療檢查,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溫柔的方式開始:
-
每日香氣覺察:選擇一款你熟悉的香味(如咖啡、玫瑰、柑橘或迷迭香),每天花 1 分鐘專注呼吸,喚醒嗅覺記憶
-
精油輪替訓練:使用 3–4 種不同類型的植物精油(木質調、果香調、草本調),每天早晚各嗅聞一次,有助於刺激嗅覺神經
-
香氣 × 飲食結合:進食前多聞幾秒食物的氣味,讓嗅覺參與味覺,有助於提升食慾與消化系統反應
-
詢問自己:「今天,我聞到了什麼?」這是一種簡單的感官自我對話,也是一種與當下連結的練習
當你開始「聞見生活」,也就開始真正照顧自己
嗅覺,是身體最不張揚、卻也最親密的語言。它不會大聲示警,但會在你遺忘自己的時候,悄悄消退。讓我們重新理解嗅覺:不是為了怕生病,而是為了更細緻地活、讓生活的每一道氣味,都變成與世界對話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