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你愛裝可愛,是大腦知道這招有用
看 Hello Kitty 不只是療癒心情,而是在啟動一場神經健身。來自京都大學的研究,找來 100 多位受試者,在看 Sanrio 六大角色的同時做 MRI 掃描,發現「可愛」能喚醒特定腦區、提升情緒調節力。這代表:你愛的角色,其實是在幫你進行高效情緒整理。不是幼稚,是進化。
Hello Kitty 進 MRI,讓腦神經掃一輪
研究團隊讓受試者觀看 Hello Kitty、Kuromi、My Melody、布丁狗、大耳狗與 Pochacco,同步掃描大腦活動。他們想知道:不同風格的可愛角色,會不會喚醒不同的神經反應?結果證實,這些角色不只是形象差異,而是會觸動不同的大腦機制。可愛,不是「感覺而已」,是真的有生理效應。
灰質變厚=你的情緒系統升級中
研究發現,積極接觸可愛角色後,在大腦四個區域的灰質體積顯著增加:
-
紋狀體:控制動機與獎賞系統,讓你更有行動力、更快樂
-
島葉:讓你感覺得到自己內在的情緒與身體狀態,是同理與情緒覺察的基地
-
額葉腦回:負責專注力、記憶與自我控制,是你做決策時的理智大腦
-
直回 rectus:與嗅覺與情緒記憶相關,可能讓「熟悉的香氣+熟悉的角色」成為腦中最穩定的安撫組合。
可愛也分類!不同角色反應不同情緒需求
-
Hello Kitty:情緒投射的白畫布,能喚起額前葉與島葉活動,是高敏感人默默找回自己的情緒鏡子
-
大耳狗 :空氣系的情緒消音器,能透過直回區域,喚起懷舊與嗅覺記憶
-
美樂蒂:溫柔提醒的情緒雷達,喚起島葉反應,是辨識內在狀態的神經提示:「我是在煩、還是累了?」她不說話,但很懂你
-
Kuromi:反差魅力的行動開關,讓額葉區域進入策略模式,喜歡她的人,大腦正啟動「我該怎麼回應世界?」的內建分析器
-
布丁狗 :讓你躺平的快樂啟動器,會刺激紋狀體活躍,當你想大喊「今天不要努力了」,布丁狗就會幫你按下快樂的自動播放
-
帕恰狗:最不費力的陪伴感,自然喚起照護慾與島葉活動,是神經系統的無壓好友
設計師早就懂:可愛,是 UX 裡的秘密武器
從手機鬧鐘圖示、藥盒 App,到車站指示牌,可愛角色經常在該你做事的時候出現,這不是剛好。這種觸發專注與行為窄化的設計方式,早就被應用在 UX 操作裡。看起來是「裝可愛」,實際上是在讓你動得更穩、做得更快,還不焦躁。下一次別再笑鬧鐘長得萌,那是在幫你切換成大人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