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ur Now

你的大腦裡,可能真的有塑膠

你的大腦裡,可能真的有塑膠

你的大腦裡,真的有塑膠

微塑膠不只是海洋垃圾,也可能正悄悄影響你的神經系統。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毒理學家 Matthew Campen,近年發表震撼研究:透過對人體大腦組織進行實驗分析,他發現平均每個人腦中可能含有高達 10 克的微塑膠。這些微粒不只存在於肺、腎、肝,更集中累積在大腦中——比肝臟與腎臟多出 30 倍。研究指出,這些微塑膠可能來自食物、水,甚至是空氣中的吸入與日常用品釋放。也就是說,你每天呼吸與吃進去的,可能正默默改變你大腦的運作方式。

 它們不是「塑膠」,而是成千上萬種變異體

實際上,微塑膠與奈米塑膠有數以萬計的大小、形狀與添加劑,每一種對人體組織的影響都不同。這也是目前研究進展緩慢的主因之一——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套統一的檢測工具或研究框架。目前最可怕的,是直徑小於 1 微米的奈米塑膠。它們小到足以穿透細胞膜,在體內累積卻難以排出。研究甚至發現,奈米塑膠能穿過胎盤屏障,從母體進入胎兒,進一步干擾胎兒器官發展。

微塑膠的健康風險,目前知道的有這些

目前雖無直接證據證明微塑膠會「導致」癌症或心臟病,但有大量關聯性資料浮現:

  • 微塑膠會被免疫細胞吞噬,並聚集在腦部微血管中,引發阻塞或發炎反應

  • 實驗中,微塑膠會造成細胞死亡、組織損傷、免疫過度反應

  • 另一研究指出,在接受心臟手術的患者中,若動脈內含有微塑膠,術後三年內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機率,是未檢出的人的 4.5 倍

問題不只是塑膠,而是我們不知道它們正在哪裡

你以為問題是塑膠,其實問題是未知!目前微塑膠研究仍處於高度分裂狀態:不同團隊使用不同的分析工具、材料來源與環境模擬條件,導致研究結果難以比對、標準無法建立。更複雜的是,塑膠往往混合數千種添加劑、在不同器官可能產生不同影響,對肺部有害的不一定會對腸道有害。這使得研究者不得不跨越毒理學、免疫學、神經科學與化學邊界,重建一套全新的健康風險地圖。

 我們無法逃避,只能選擇更聰明地面對

Plastic is everywhere. And it’s not going away. 科學家估計,隨著塑膠產量持續上升,每年地球都在釋放數兆個微塑膠到環境中。這些微粒將持續在空氣、水源、食物與人體循環中移動,成為我們這個世代無法忽視的「神經環境因子」。面對這些看不見的健康風險,未來的公共衛生策略、產品設計、個人習慣,都將需要加入一項新準則:對微塑膠的敏感度。

以前的
你以為是屁股翹,其實是骨盆在歪
下一個
研究發現:原來看 Hello Kitty 是種大腦鍛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