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的休息並不僅僅是睡一覺或者放下工作,它是一個全方位的過程,涉及到身體、心理和情感等多個方面。在現代社會,生活的節奏變得越來越快,無論是工作、學習還是日常生活,我們都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。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放鬆下來,成為了許多人關心的課題。然而,這些壓力似乎難以排解,即使睡醒卻依舊感到倦怠,日積月累下,整個人變得難以專心、內心煩躁不安。
本月 Wave MAG 深度休息指南將探討如何通過多種不同形式的休息,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,讓身心得到全面的恢復!
無效休息與有效休息
並不是所有的休息都讓人放鬆、恢復能量。有些休息其實是無效的。
常見的無效休息像是週末睡到自然醒、玩手機等盡情「耍廢」,一不小心反而越耍越累。根據科學研究,人們常選擇的紓壓活動,如大吃大喝、購物、看電視,是大腦面對壓力時啟動的酬賞系統,能夠刺激多巴胺的分泌,給予我們即時的快感。但多巴胺釋放的同時,也會產生壓力賀爾蒙,促使我們去追求更多的「酬賞滿足」。相信都有刷著短影片停不下來的經驗,這種渴望是令人焦慮的,長期下來讓我們感到更加疲憊。

在 Kelly McGonigal《輕鬆駕馭意志力》一書中提到,平靜放鬆比興奮歡愉更能夠有效達到休息的目的。這種策略「不會刺激多巴胺,也不會依賴酬賞承諾,而是增加提升心情的大腦化學物質,如血清素、GABA 與好心情賀爾蒙催產素,同時也有助於關掉大腦的壓力反應,並引起有療癒功用的放鬆反應」。像是運動打球、和親友相聚、做一些需要創意的嗜好等,都是更有效、能打從心底產生愉悅感的紓壓方法。
七種休息類型 幫助身心靈解壓
醫學博士 Saundra Dalton-Smith 曾提出七種休息類型(點此觀看 TED 演講),讓我們感到真正的放鬆和充實。

一、身體休息(Physical Rest)
充足的睡眠是所有休息方式的基礎,讓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在經過一天的疲勞後得到充分的修復。規律的睡眠作息可以幫助我們的生物鐘保持穩定,避免睡前使用電子產品則可以減少藍光對睡眠的影響。此外,睡眠營養素也在提升睡眠質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如鎂、鈣、維生素 D 和 B 群,對於促進良好的睡眠有著積極的影響。
除了睡眠,適當的肢體活動也是一種重要的身體休息方式。例如瑜伽、太極拳,或是散步等節奏規律的運動,反而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放鬆,舒緩精神壓力。當然,健康的身體,也會帶來良好的自我感覺。
二、腦力休息(Mental Rest)
腦力休息是指讓大腦得到放鬆,減少思緒的紛亂和壓力。比如在工作中每隔一段時間休息幾分鐘,閉上眼睛放鬆心情。此外,我們可以透過書寫,將那些揮之不去的想法記下來,將思緒從腦中解放,避免它們影響睡眠。正念冥想也是一種有效的腦力休息方法,能讓我們的思緒回到當下,減少內心的焦慮和壓力。

三、感官休息(Sensory Rest)
老子說:「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,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」
現代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各種電子屏幕,長時間盯著電腦和手機,讓眼睛和大腦都感到非常疲勞。生活環境中的噪音,雜陳的氣味,對感官造成過度刺激及心理負荷。感官休息是指減少刺激,讓感官得到充分的放鬆。例如,每隔一段時間閉上眼睛,讓眼睛得到休息;晚上關掉電子設備,減少光線和噪音的干擾;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,讓耳朵和大腦得到片刻的寧靜;抑或是去公園散步,靜靜地聆聽自然的聲音,這些都能幫助我們的感官得到充分的休息。
四、創造性休息(Creative Rest)
創造性休息是指在美的事物中得到放鬆和啟發,可以通過欣賞自然美景,或是簡單地在工作空間中擺放一些喜歡的藝術作品,都能幫助我們激發創造力,讓心靈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。
此外,參加一些能激發創造力的活動,如繪畫、寫作、音樂等,除了能讓我們感到愉快,還能讓大腦得到不同於日常工作的刺激,從而達到休息的效果;同時創作的樂趣,能增強自我的成就感。

五、情感休息(Emotional Rest)
情感休息是指讓我們的情緒得到釋放和舒緩,而不是壓抑和隱藏。這可以通過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來實現,不需要討好他人;與朋友進行真誠的交流,分享內心的想法和感受;寫日記來記錄自己的心情;或者尋求專業的情感支持,例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。
六、社交休息(Social Rest)
社交休息是指讓我們的社交關係變得更加積極和有益,避免消耗性的社交互動。例如,與那些積極支持你、充滿正向能量的人在一起,減少與那些讓你感到疲憊和負面的人相處。面對面的交流比虛擬的互動更好,可以增強社交連結,讓我們感到更有歸屬感和支持感。

此外,社交媒體雖然能讓我們隨時隨地與朋友保持聯繫,但也容易讓我們感到壓力與焦躁。適當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,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,對心理和情感都有很大的幫助。例如,可以設置每天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限制,或者每周選擇一天完全不使用社交媒體,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。
七、靈性休息(Spiritual Rest)
靈性休息是指通過與更高的目標或信仰連結,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意義感。不管是祈禱儀式、冥想靜坐或參與社區團體活動,找到可以幫助自己培養歸屬感、愛和目的感,並進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的活動。這些活動不僅能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自己,還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方向。這種練習可以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更加從容、內心更加堅定。

休息不僅僅是身體的需要,更是心理和情感的需求。通過多種形式的休息,我們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有品質,更有活力。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,學會如何休息,是我們保持健康和幸福的重要課題。希望這篇深度休息指南,能夠啟發您重新思考休息的方式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休息方法,從而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平靜和放鬆。
參考資料:
https://www.wearehumanleaders.com/podcast/resttosuccess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GNN4EPJzGk
凱莉.麥高尼格,《輕鬆駕馭意志力: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