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ur Now

為什麼古人說端午是「毒月」?

為什麼古人說端午是「毒月」?

五月,是身體最容易「卡住」的月份

農曆五月,被古人稱作「毒月」。不是因為節氣有毒,而是因為濕、熱、火、蟲齊發,身體在這個時節最容易鬧情緒!從中醫角度來看,這時陽氣旺、濕氣重,氣血容易卡住,常見的狀況包括:悶、浮、倦、癢、煩。你以為是天氣難耐,實際上是氣在體內轉不出去!當外在進入極盛,身體反而更需要內斂和平衡。這,就是端午節原本的意義。

別再說「端午快樂」了,真正該說的是安康

端午,不是什麼慶典派對,而是「身體調頻日」!你常聽到「端午安康」,其實不是老派,是很高級的身體祝福。

安,是內心穩住;康,是氣血不亂。

古人會用艾草、雄黃、香包、草藥浴,把身體外圍的濕氣和陰氣趕走。這些不是迷信,是他們的「保護罩設計」!我們現在當然不用這麼儀式感,但可以用現代版的安康語言來照顧自己:睡得穩、吃得清、氣不亂,就是最潮的過節方式。

這三個日常習慣,端午期間最傷氣

中醫師看到現代人在端午的三大錯誤行為,真的會想翻白眼:

  1. 粽子連吃三天,糯米炸物大集合;

  2. 午後高溫還在戶外爆汗跑步;

  3. 熱得不行就狂灌冰拿鐵或手搖飲。

這三件事看起來很日常,但實際上在中醫眼中就是「三連擊消陽氣 combo」!尤其是體質偏虛、腸胃容易不順、工作壓力大的人,這週常常出現:水腫、悶倦、脾氣浮。不是你脆弱,是你把身體的氣場搞亂了!

端午不進補,真正要補的是「氣場平衡」

這個節氣,不用大補。真正重要的是「清清地補」——補氣、補神、不補火!推薦你來一壺草本小茶包:黃耆、黨參、紅棗、枸杞。簡單沖泡,有元氣但不燥。覺得太中藥味?也可以用薏仁、茯苓、陳皮煮水,幫助身體排濕、提升代謝!吃粽子沒錯,但記得搭配一杯山楂水、洛神或普洱,讓脾胃不爆炸。氣場穩了,節氣才過得順!

身體 reset,不是靠激烈,是靠「收」

端午這幾天,不是跑更快,而是跑更穩。給自己幾個選項:

  • 早點關手機
  • 泡個熱熱的艾草澡或泡腳
  • 不硬排行程,讓生活流一點空間

中醫說「心靜自然涼」,不是老生常談,是身體真的會告訴你:「現在該慢下來了」。這種身體的 reset,不靠衝刺,而靠你有沒有給自己一個喘息位子!

「安康」是現代最溫柔、最有效的防禦力

祝「端午安康」,不是禮貌語,是一種體貼的身體語言!它不是說你要很強、要精進、要打怪,而是在說:你可以穩、可以慢、可以不用一直戰鬥。這一天,不用多做什麼。只要讓氣場不亂、作息不爆、胃不累,你就已經是在好好照顧自己了。安康,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一種健康哲學。

以前的
烤焦吐司理論:小挫折中的大智慧
下一個
這樣的 Airbnb,你會更愛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