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ur Now

大腦如何分辨,是癢還是痛?How Your Brain Knows If It’s an Itch or Pain

大腦如何分辨,是癢還是痛?How Your Brain Knows If It’s an Itch or Pain

癢還是痛?大腦早就知道答案

有沒有過這種經驗:皮膚一陣癢,你一邊狂抓、一邊又覺得有點痛,但就是停不下來? 其實,癢和痛雖然都來自皮膚的神經訊號,但它們走的是完全不同的「神經高速公路」。 癢是大腦提醒你「有東西在皮膚上」,痛則是「快逃,危險!」 兩種感覺,都是保護機制,但作用方式完全不同。

痛與癢專屬神經路線

痛覺主要透過 Aδ 與 C 型纖維傳遞,反應快速又直接;而癢,靠的是一群專門對「癢的化學物質」敏感的 C 型纖維,比如組織胺。 有趣的是,大腦處理癢與痛的區域雖然有交集,但癢還有專屬的路徑,這也是為什麼你可以同時覺得「又癢又痛」,卻能分辨它們的不同。

為什麼抓癢總是有種快感?

抓癢的瞬間,其實是在皮膚上製造輕微的痛感。 這個痛感會暫時「蓋掉」癢的訊號,讓你感覺舒服一點,大腦還會釋放讓人愉悅的化學物質。 不過要小心,抓太久、太用力,皮膚可能發炎或破皮,反而引發更多癢覺神經的刺激,形成惡性循環。

慢性癢,可能跟慢性痛一樣折磨人

長期的癢感,像濕疹、牛皮癬或肝病引起的皮膚癢,不只讓你睡不好,還可能影響情緒。 因為長時間的刺激,會讓神經系統變得過度敏感,放大每一次癢或痛的感受。 研究也發現,慢性癢患者的大腦情緒與獎賞系統會出現變化,所以治療慢性癢,不能只靠擦藥,還要顧到神經與心理層面。 

理解癢與痛,幫助我們更好照顧自己

認識癢與痛的差別,不只是好玩,還能幫助醫學更精準地對症下藥。 針對癢的治療,不會影響痛覺;而鎮痛藥,也幾乎無法解癢。 下次癢起來時,不妨觀察一下身體的訊號,找出真正的原因,才能用對方法。

 

以前的
早吃晚少瘦更快:一天進食最佳時刻你知道嗎? Eat Early, Lose Faster: Timing Your Meals for Better Health
下一個
破解騎車抽筋的祕密 | Unlocking the Secrets of Cycling Cramps